医院动态
您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解读和个人如何预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3-06-20 阅读: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

指南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2022年5月初以来,已有20多个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传播。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指南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

指南提示,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指南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进行网络直报。疑似和确诊病例应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派的专用交通工具,运送到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治疗。

针对院内感染控制,指南明确,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病例需隔离至结痂完全脱落。此外,指南中对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也做了相应明确。

根据指南要求,如果您近期有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或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的情况,且在5-21天的平均潜伏期内出现了典型皮疹(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病程约2至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或其他发热、乏力等非典型症状,那么您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和可疑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普通居民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居民不必过度惊慌。同样建议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

2.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在此建议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提升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文章来源:江苏疾控


江苏大学附职工医院 © 2015-2018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50455号